波浪理论之黄金
最近几年中,黄金价格常常相对股票市场“反循环地”运动。当金价在下跌后反转上升时,它总是与股票市场转坏同时发牛,反之亦然。因此,对金价的艾略持理论研究曾为道指的一次顶计中反转提供过有力的证据。1972年4月,美国政府将长期存在固定金价从每盎司35美元涨到了每盎司38美元,并于1973年2月再提价到每盎司42.22美元。这种为了货币交换日的由中央银行建起立的“官方”金价,以及70年代初的非官方金价的上升趋势,导致了所谓的“双重(Two-tier)”体制。1973年11月,自由市场中不可避免的供需作用,废除了黄金的官方价格和双重体制。
黄金的自由市场的金价从1970年1月的每盎司35美元起,涨到了1974年12月30日的每盎司197美元的“伦敦固定价(LondonFix)顶峰。然后,金价开始下滑,并在1976年8月31日跌到103.50美元的最低点。这次下跌的基本面“原因”是所谓的前苏联抛售黄金,美国财政部抛售黄金,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拍卖黄金。从此,金价基本恢复元气,并再次上升。
尽管有美国财政部消除黄金货币角色的努力,以及影响黄金作为一种保值工具和交换媒介的高涨的情绪因素,但是它的价格仍然形成了清晰的艾略特模式。图6一11是一张伦敦金价走势图,我们已在上面指出了正确的波浪标识。请注意从自由市场的价格出发点,一直到1974年4月3日的每盎司179.50美元的最高点,是一个完整的五浪序列。1970年以前由官方维持的每盎司35美元的金价防止了波浪的构成,并因此帮助构造了必要的长期底部。从这个底部的有力突破,非常符合对一种商品最明确的艾略特波浪计数标准,而且走势清晰。
火箭式的五浪上升行情形成了几乎完美的波浪,它的第五浪正好在趋势通道(未显示)的上边界结束:各种商品的典型斐波纳奇目标价位预测法在此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因为至浪③顶点的90美元的涨幅,为测量至正统顶部的距离提供了基础。90美元×0.618=55.62美元,把它加在浪Ⅲ的顶点125美元上,就得到了180.62美元。浪Ⅴ顶点的实际价格是179⑼50美元,相当接近。还值得注意的是,在179.50美元,金价刚好超过35美元时的五(一个斐波纳奇数字)倍。